05)。 三、大鼠海马P-ERK1/2的表达 假手术组无p-ERK阳性细胞表达,CA1区和CA3区IOD值(SUM)在2h最高,之后就逐渐降低,均有下降趋势。CA1区和CA3区电针各组IOD值(SUM)表达均比模型各组表达低,CA1区和CA3区电针组2h组、1d组、3d组和模型2h组、1d组、3d组比较也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区和CA3区电针2h组IOD值(SUM)表达较3d组高,比较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四、大鼠海马NMDAR1的表达 CA1区和CA3区电针各组IOD值(SUM)比模型组均要低,2h最高,之后下降,均有下降趋势。CA1区和CA3区电针2h组、1d组、3d组与模型2h组、1d组、3d组比较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A1区和CA3区电针2h组分别和电针3d组比较,都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3区模型组2h组和电针2h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五、大鼠海马AMPA受体(GluR1)的表达 CA1区和CA3区电针各组IOD值(SUM)比模型组均要低,2h最高,且均有下降趋势。电针2h组、1d组、3d组与模型2h组、1d组、3d组比较有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A3区电针2h组与模型组2h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区电针1d组与模型组1d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区和CA3区电针2h组和3d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通过神经功能评分的观察说明本次实验造模是成功的,且提示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有明显改善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电针干预MAPK/ERK信号通路的表达,来观察MAPK/ERK信号通路脑缺血中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途径,以及与脑缺血损伤和LTP产生和维持密切相关的NMDA受体和AMPA受体的表达,从而阐述MAPK/ERK信号通路与脑缺血间的关系,并对电针干预其机制作相关探讨。本研究发现脑缺血后2h,CA3区ERK磷酸化的表达显著升高,而1d和3d的表达则连续降低,CA1表达比CA3区弱,这可能与2个区对于缺血的耐受不同引起的。且NMDA受体和AMPA受体与ERK磷酸化的表达相一致,这说明MAPK/ERK信号通路在脑缺血中的表达可能与NMDA受体和AMPA受体的表达有关,但在海马各区表达却不尽相同。电针干预后,各指标均比模型组降低,提示:1.电针可以调控MAPK/ERK信号通路,干预脑缺血早期MAPK/ERK信号通路对神经元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2.探讨了MAPK/ERK信号通路脑缺血中的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使NMDA和AMPA等兴奋性氨基酸更易介导,从而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3.NMDA和AMPA等受体是LTP产生和维持的重要递质,脑缺血早期MAP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和NMDA和AMPA受体的高表达可能对后期存活的神经元的突触重建产生重要影响。
或者 selleck激酶抑制剂 本课题创新点:1.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中首次系统的观察了针刺对MAPK/ERK的调节干预作用,为临床治疗脑缺血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2.观察了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NMDA和AMPA受体的表达,提出了在脑缺血急性期它们的高表达除了产生神经元毒性作用外,可能还会产生病理性的突触可塑性作用,同时电针可以抑制这种作用,为突触重建的早期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后心肌,特别是左室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在结构、功能、形态等方面而出现的适应性、增生性变化称为AMI后心室重塑。AMI后心室重塑是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也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AMI后心室重塑的发生发展与激素和体液因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循环-内分泌系统平衡失调密切相关。临床上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防止AMI后心室重塑取得较好效果,一些单味中药、复方制剂、重要注射剂也能有效逆转心室重塑。
近年发现,AMI早期心肌缺血和损伤部位各种细胞释放大量促炎细胞因子,这些因子所引发的炎性反应在AMI诱发心室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寻找有效的早期炎症干预措施,对于减缓心室重塑具有重要意义。已经证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是调节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参与激活上百种促炎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介导炎性反应、免疫应答、细胞增殖等多种细胞生物学事件。 促炎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等多种,它们大多均为NF-κB的靶基因。近年证明,TNF-α在梗死后的心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进而介导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的表达,被认为在AMI后心室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虽然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但依据细胞所处环境的不同,兼有抗炎和促炎双重作用。现有研究结果表明,TGF-β在心肌缺血损伤部位表达增加,在心肌纤维化早期和心室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这些研究结果,TNF-α和TGF-β拮抗剂作为抗炎药物在动物模型上对防治AMI后心室重塑取得一定效果。 因为 通心络是基于络病理论研制的防治心血管病变的代表方,该方可通过降低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调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之间的平衡、抑制胶原纤维合成等多条途径防治AMI后心室重塑。但该方对AMI引发的早期炎性反应是否具有拮抗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心室重塑的炎性反应机制为切入点,建立大鼠AMI模型,以促炎细胞因子为主要观测指标,系统研究通心络对AMI诱发心肌炎性反应的拮抗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1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诱发的NF-κB表达的影响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动物模型后,分为大剂量通心络组、小剂量通心络组、卡托普利组和对照组。给药4周后处死动物,TCC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RT-PCR检测NF-κB基因表达。 1.1大鼠AMI模型的鉴定大鼠行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后,取心脏常规固定、切片后,进行TCC染色,测灰白色区域的面积,灰白色区域的面积与左心室重量比值,结果表明,各组梗死面积无显著差异,证实AMI动物模型制备成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