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经病理学确诊的67例NSCLC患者新鲜肿瘤组织ERCC1和RRM1基因表达状态,患者均接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经病理学确诊的67例NSCLC患者新鲜肿瘤组织ERCC1和RRM1基因表达状态,患者均接受含铂双药方案化疗,收集并分析患者疗效数据,χ2检验分析ERCC1、RRM1基因表达状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其疗效的关系。 结果: 1.回顾性分析239例接受含铂双药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的疗效发现:紫杉醇+铂组、吉西他滨+铂组、多西他赛+铂组3组患者ORR和DCR分别为42.5%、43.1%、35.2%(P=0.612)和84.1%、75.0%、74.1%(P=0.198),均无统计学差异;PFS分别为5.6、5.8、3.2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01)。

2.252例患者行EGFR基因突变状态检测,其中,110例存在突变,突变率为43.7%。EGFR基因突变率在女性(63.8%vs.29.3%男性)、不吸烟(59.8%vs.25.8%吸烟)、腺癌(50.3%vs.14.9%鳞癌)、IIIb-IV期(46.7%vs.26.3%Ia-IIIa期)患者中显著增高。110例存在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中,19-Del和21外显子L858R位点突变率分别为50.9%、42.7%,两者占到总突变的93.6%。47例患者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KRAS基因突变率为4.3%。80例EGFR突变型患者接受EGFR-TKIs靶向治疗,ORR达72.5%,DCR达93.8%。亚组分析发现,一线与二线靶向治疗、19-Del与L858R位点突变、突变丰度强弱、不同靶向药物种类治疗的患者ORR均无统计学差异。 Dolutegravir购买 3.67例患者行ERCC1和RRM1基因表达状态检测。其中,ERCC1基因高、中高、中低、低表达患者分别为19.4%、34.3%、16.4%、29.9%。ERCC1基因表达状态与患者分期有关(P=0.014)。RRM1基因高、中高、中低、低表达患者分别为49.3%、26.9%、11.9%、11.9%。RRM1基因表达水平与性别有关(P=0.018)。分析患者ERCC1基因表达状态与接受含铂双药联合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发现:高、中高、中低、低表达组四组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46.2%、39.1%、45.5%、45.0%(P=0.971)和92.3%、87.0%、90.9%、75.0%(P=0.587),高+中高、低+中低表达组中位PFS分别为5.0和5.3月(P=0.507),均无统计学差异。因采用吉西他滨化疗的患者仅9例,故未能分析RRM1基因表达状态与吉西他滨疗效间的关系。

结论: 1.紫杉醇+铂、吉西他滨+铂、多西他赛+铂三组方案治疗晚期NSCLC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三组方案在短期疗效上相似;在延缓肿瘤进展上,吉西他滨组和紫杉醇组较多西他赛组更有优势。 GDC0449 2.我国西南地区NSCLC患者中,女性、不吸烟、腺癌三种人群是EGFR突变的优势人群;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19、21突变最常见,占93.6%;EGFR突变型患者接受EGFR-TKIs靶向治疗疗效好,EGFR突变是NSCLC患者使用EGFR-TKIs治疗获益的最重要疗效预测因子。 3. ERCC1基因目前尚不能作为一个理想的分子标志物预测铂类的疗效。
背景与目的: 目前,肺癌是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近些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生率一直在增加。非小细胞肺癌大约占据肺癌总死亡人数的80%左右,约有70%以上的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大都是晚期,青年非小细胞肺癌(年龄≤40岁)在总发病人群中相对少见,来自欧洲及日本的研究调查数据显示,青年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其有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临床特点,青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很多临床病理因素影响青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对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青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病时的临床表现,明确患者的发病与这些因素的关系,以寻找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提高对这些因素的重视。 许多 材料和方法 收集自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青年患者的病历,共计78例,其中59例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院医院,19例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搜集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合并症,最初表现,PS评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诊断,治疗方式和反应,确诊时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随访结果。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随访截止时,全组78例青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为4~3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4.9±6.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0个月,1年的生存率为57.7%,2年生存率为15.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分期,BMI, PS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CRP,治疗方式对生存期有影响(P<0.05)。 2.青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对症支持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是6.8个月。单一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是14.0个月。综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是19.0个月。

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分期,BMI,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治疗方式是影响青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 1.青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性别,分期,BMI,PS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治疗方式是青年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2.总生存上,综合治疗的患者优于单一治疗组和支持治疗组。 3.青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性别,分期,BMI,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治疗方式是影响青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女性、IIIb期,BMI≥25,血红蛋白≥110g/L,C反应蛋白<5mg/L,积极采取综合治疗都是青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良好预后因素。
目的: 恶性淋巴瘤是头颈部继鳞状细胞癌和涎腺肿瘤后第三类最常见的肿瘤,其临床表现非常多样化,病理分型的也十分繁琐。对头颈颌面部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性别、年龄、首发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免疫组化检查等特点,进一步探讨临床病例特点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本地区的头颈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预防、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及判断预后等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军区医院病理科,经河南省抗癌协会病理会诊中心专家会诊,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首发于头颈颌面部的恶性淋巴瘤初诊患者病例762例,并对其中的132例进行随访。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活检,并以最终的病理诊断结果为指标,均诊断为头颈颌面部恶性淋巴瘤。采用Epidata3.1对数据进行双录入,运用SPSS17.0软件的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来讨论淋巴瘤的生存相关影响因素。以α=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