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免疫化疗方案的问世和普及,DLBCL患者的生存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40%患者仍然会进展为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ecurrent/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R/R-DLBCL),死亡率高达23.3%,严重危害人类健康。DLBCL涉及大量的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和染色体核型异常。在细胞和分子遗已经传学水平研究MYCT1在DLBCL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有助于发现DLBCL诊治和预后判定的分子靶标。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是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为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可见于多种实体肿瘤及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研究表明,特异性标记染色体已成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获悉更多判定的分子靶点,因此,围绕该领域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MYCT1(Myc target 1)是由本课题组应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在喉癌中首先发现并克隆鉴定的基因,定位于染色体6q25区域,曾命名为源于喉癌细胞的c-Myc靶基因(c-Myc target from laryngeal cancer cell,MTLC)。目CX-5461花费前研究显示,MYCT1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然而,MYCT1在包括DLBCL在内的淋巴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未见报道。前期,本课题组在稳转MYCT1的喉癌细胞中发现若干与淋巴源性恶性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RUNX1(runt-related protein1)。RUNX1是一重要转录因子,与MYCT1类似,其在不同肿瘤中的作用也呈两面性,且在淋巴瘤的研究中还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