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正三十四烷酸(Ⅲ)、正三十烷醇(Ⅳ)。结论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

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正三十四烷酸(Ⅲ)、正三十烷醇(Ⅳ)。结论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目的:探讨国产纤溶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纤溶酶组给予纤溶酶300 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 d。尿激酶组给予GSK2118436半抑制浓度尿激酶25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7 d。两组的其他常规治疗(包括口服迈之灵、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均相同。治疗期间测定纤维蛋白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评判安全性,作下肢静脉造影或多普勒检查疗效。结果:纤溶酶组与尿激酶组疗效分别为86.7%,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raviroc分子重量同时两组无严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纤溶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是治疗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正>肿瘤细胞向周围基质渗透进入淋巴管及血管,向其他器官或组织转移,是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目前,肿瘤的治疗方法虽然已有显著提高,但诊断为癌症晚期的患者大多数因肿瘤转移的发生而死亡。因此,抑制肿瘤转移对”
“目的评价介入性动脉内此网站置管于血栓处,局部持续泵入尿激酶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急性外周动脉栓塞病人,采用Seldinger法经健侧股动脉穿刺引管行动脉造影,找出动脉血栓部位后,将导管导丝插入,把溶栓导管引入血栓中,先给予高浓度尿激酶脉冲灌注,后持续泵入尿激酶,定期造影复查,根据血栓溶解情况及时灵活调整导管位置及尿激酶用量。结果急性动脉栓塞病人治愈率为83.3%,无出血等严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内血栓局部溶栓及持续泵入尿激酶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效果显著。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