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预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再以尿酸进行干预,应用real-timepcr在不同时间点检测enosmrna表达水平,以判断尿酸对rna稳定性的影响。3.用enos特异性抑制剂l-name预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再用尿酸进行干预,mtt方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情况,以判断尿酸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是否直接与enos有关。4.用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10min,20min,30min,40min)经尿酸作用的人血管内皮细胞mapks(p38mapk,jnkmapk,erkmapk)通道是否有激活,判断不同血管内皮细胞是否被激活的mapks通道种类及激活时间不同。5.应用p38mapk通道特异性药物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人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然后加入尿酸,通过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enosmrna表达水平变化,判断尿酸对enos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是否通过p38mapk通道激活实现的。应用腺病毒负性突变体p38-dn-adv转染人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后再加入尿酸,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enos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判断尿酸对enos蛋白表达水平的调节是否通过p38mapk通道激活实现的。6.pgl2-enos(-331/+109)-fireflyluciferasereporter质粒和pgl2-β-actin-renillaluciferase共转染hcaec细胞后,加入600umol/l尿酸继续培养,双荧光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尿酸是否影响enos启动子的活性,判断尿酸是否在转录前水平调节enos基因表达。7.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转录因子gata-4与enos启动子的结合情况,以判断尿酸是否对该结合状况有影响。8.通过大鼠腹腔动脉血管环实验检测尿酸对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三、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1.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探讨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和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关系。2.应用统计软件计算等位基因模型,纯合子模型,隐性模型和显性模型的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并通过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评估二者的关联性。3.根据异质性来源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最后达到应用单一原因对于总体结果进行评价,并对文章的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1)本研究共纳入940例患者,其中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62例,高血压病不合并心房颤动患者578例(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白细胞值、血钾值、肌酐值、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与心房颤动发生的风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组平均年龄更大(67.13±10.59vs.56.78±14.92,p<0.01)、患高血压病平均时间更长(9.27±9.50vs.3.85±3.57,p<0.01),且血尿酸水平及左心房直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8.11±112.51vs.311.54±122.51(p<0.01)及45.79±7.56vs.34.08±4.36(p0.05)和52.88%(p<0.01)。(8)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尿酸使转录因子gata-4与hcaec细胞启动子的结合力增强。(9)在内皮依赖型缓激肽作用下,对照组大鼠离体腹腔主动脉血管环发生舒张。作为阴性对照组的l-name组动脉血管环舒张幅度明显减弱,和对照组相比,尿酸组动脉血管环的舒张幅度减弱48.53%(pc多态性明显与心房颤动易感性显著相关(等位基因模型:or=1.18,95%ci=1.04-1.33,pC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易感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丰富了对心房颤动发病因素的认识,4.通过心房颤动病因方面的认识,可以从控制体内尿酸值的角度预防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为临床防治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哺乳动物免疫系统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被认为是具有多重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IL-10由多种细胞分泌并作用于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调控这些细胞的生长、成熟、增殖、分化与活化,进而影响机体的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并与其它细胞因子一起维持了免疫系统的稳定。硬骨鱼IL-10在多种鱼类包括斑马鱼、金鱼、鲤鱼和虹鳟中被克隆鉴定,但有关硬骨鱼IL-10的免疫调节功能知之甚少,其受体和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以及作用机制均有待阐明。本论文研究草鱼IL-10的免疫学功能,不仅揭示其保守的抑炎症功能,而且阐明它和另一经典抑炎症细胞因子TGF-β1参与免疫反应调节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从而拓展了对鱼类IL-10免疫学地位的认识。另外,为了解草鱼IL-10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进一步鉴定了草鱼IL-10介导的IL-10受体1(IL-10R1)和IL-10受体2(IL-10R2)及其下游信号通路(STAT3)和靶基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蛋白3(Suppressor
Doxorubicin 还有 点击此处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为获悉草鱼IL-10的产生机制,初步探讨了LPS和IFN-γ对草鱼IL-10的转录调控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