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植瘤小鼠是广泛应用于抗肿瘤研究的临床前疾病动物模型。基于异植瘤小鼠的抗肿瘤药PK/PD建模是一种利用异植瘤小鼠实验数据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描述给药后“剂量-血药浓度-生物标志物水平-肿瘤体积”经时过程的方法。可基于模拟优化剂量与给药方案,评价抗肿瘤治疗联合用药方案协同效能,搜寻优效联用剂量组合,selleck合成初步预测药物在人体的有效剂量与抗肿瘤效能,定量地阐释药物作用于靶点后生物标志物浓度变化所驱动的肿瘤增长抑制机制。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主流抗肿瘤药PK/PD模型的诞生背景、适用范围与应用局限,详细综述了创新抗肿瘤药PK/PD模型研究进展,并从作用机制探索、联合用药优化以及临床转化预测方面列举了P购买RepotrectinibK/PD模型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实践。
肿瘤在生长与恶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具有乏氧、低pH值、氧化应激增加、高浓度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及过表达的酶等一系列异常特征的微环境。这些因素虽然影响或限制了肿瘤的治疗,但同时为针对癌症的诊断与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很少可能的途径。近年来,根据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特性,不同响应型的纳米制剂不断地被开发并初步应用于癌症诊疗中。本文首先简要介绍TME的典型特征;其次,详细总结相应乏氧响应型、pH响应型、氧化还原响应型、酶响应型、双重及多重响应型纳米制剂的设计原理和研究进展;最后,对TME响应型纳米制剂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展望。